【核心提示】
●弘揚改革開放精神,打破舊有的思維束縛,敢于創新,勇于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路,同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斷探索和發現真理
●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的改革路徑和發展模式,在把握歷史規律和大勢的基礎上抓住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
●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必須全面從嚴治黨,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40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孕育了改革開放精神、歷史主動精神、自我革命精神等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精神特質。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需解決的矛盾更為復雜尖銳,改革所面對的復雜性、艱巨性、敏感性前所未有。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時代新篇,離不開偉大精神的引領,我們要深刻領會這些偉大精神的內涵,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命題,堅定不移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深做實,確保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持續向前推進。
充分發掘偉大改革開放精神的價值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在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充分發掘偉大改革開放精神的價值內涵。首先,改革開放精神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形成的重要精神品質,更是改革開放精神的核心與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才能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而實事求是則保證了新的想法和實踐能夠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弘揚改革開放精神,要求人們打破舊有的思維束縛,敢于創新,勇于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路,同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實際出發,不斷探索和發現真理,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其次,改革開放精神是開拓創新、勇于擔當的精神。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始終秉持開拓創新、勇于擔當的精神,敢于挺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在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大力弘揚擔當精神,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敢于承擔責任、積極解決問題、勇于面對挑戰,更好應對改革開放中的各種挑戰和問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最后,改革開放精神是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推動改革,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顯著特點。改革開放鼓勵各種思想和文化的交流碰撞,尊重并接納不同的觀點和理念;同時也倡導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容納并吸收各方面的資源和要素,以實現更為全面和可持續的發展。這種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態度,是推動社會進步和創新的重要動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更加開放的心態面對世界,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以歷史主動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歷史主動精神是以順應歷史大勢、把握歷史規律為邏輯起點,以擔當歷史使命為著力點,以應對歷史挑戰為價值歸宿的偉大精神,體現了一種深刻的歷史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歷史主動精神是重要精神引領。首先,要主動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把握歷史發展規律。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撥云見日,把握歷史規律,認清世界大勢。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中,順應歷史發展大勢,找準時代方位,立足自身發展定位,始終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趨勢,深入研究和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此為基礎來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面臨著新的歷史條件,需要深入學習和理解改革開放史,更好地把握改革的規律和趨勢,增強對歷史的清醒認識和準確判斷,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其次,要主動擔當歷史使命。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擺脫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推進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為實現共產主義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奮斗。這一強烈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奮斗精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合力、創新動力和政治向心力,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克服改革路上各種發展難題,取得一系列開創性成就,人民群眾成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和參與者。
最后,要主動應對歷史挑戰。社會主要矛盾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有著不同表現。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發展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不同階段的改革任務。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探索新的改革路徑和發展模式,在把握歷史規律和大勢的基礎上抓住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只有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迎難而上、銳意進取,不斷化解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的風險和挑戰,才能贏得改革發展的主動權,于時代變局中開新局。
好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
《決定》強調,“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一方面,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要經驗,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改革精神是不斷適應時代變化、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的精神,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中,始終保持著對時代變遷的敏銳洞察,不斷調整自身建設以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以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推動黨的建設不斷向前發展,保持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就要通過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不斷解決黨內存在的思想、組織、紀律、作風等方面的問題,形成和積累管黨治黨的豐富經驗,使黨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斗力。新時代黨的建設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機遇,必須警惕精神懈怠、意志衰退產生的風險,防止以墨守成規、格式化、套路化的舊觀念舊模式舊方法應對新問題新形勢,堅持更加開放、包容、創新的態度,以改革創新的內在動力和自我革命精神積極主動克服自身不足,推動黨的制度更加完善、黨的組織更加健全、黨的紀律更加嚴明,從而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另一方面,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必須全面從嚴治黨,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通過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和新舉措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涵蓋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等各個方面,推動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向縱深發展。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從健全組織體系、教育體系、監管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等方面,對進一步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作出部署,要求“進一步健全要素齊全、功能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這既要求推進思想建黨,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并與時俱進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發展;也要求健全科學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推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支持,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