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track>

      1. <video id="7tjqz"></video><u id="7tjqz"></u>

        <acronym id="7tjqz"></acronym>
        1. <input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input>
        2. 當前位置:首頁 >  內蒙古新聞
          “科技興蒙”,內蒙古一直在行動
          發布時間:2025-01-09 23:00:00 編輯:喬萍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呼和浩特1月9日消息(記者邵玉琴)2024年是內蒙古實施科技“突圍”工程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政策落地”工程關鍵之年。

          1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教育廳、財政廳、人社廳等多部門圍繞《關于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意見》的落地實施進行詳情發布。

          那么,在“科技興蒙”的迭代升級中,內蒙古究竟有哪些實實在在的舉措?

          升級晉位,起跑即領先

          科技的飛速發展如同一場無聲的革命,在不經意間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面貌。當前,諸多科技領域的新進展和新成果再次讓我們感受到了科技的強大力量。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興蒙”行動,快速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在優環境、聚資源、育人才、強主體、促轉化方面成績斐然。

          在2023年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科技“突圍”工程提上了發展戰略。全區上下對標“起跑即領先”的要求,精選稀土、氫能等“4+1”個突圍點位,啟動一批重大攻關任務,內蒙古科技創新工作進入了快車道。

          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標排全國第24位,較上年上升4位;技術轉移綜合指標排第5位,技術提升能力綜合指標排第7位。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經費支出增長率居全國首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增長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增長率、合作申請發明專利數增長率均居全國前列。

          “1+7”政策體系,從“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

          2024年,內蒙古從戰略全局出發,堅持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協同推進,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意見》及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構建了“科技興蒙”“1+7”政策體系,狠抓促進政策從“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銜接協同,提高政策整體效能,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積極性、主動性。

          前不久,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財政廳聯合下發《關于落實<關于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意見>的實施細則》的通知。

          支持事項包括: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高新技術企業獎補、內蒙古科技創新專板掛牌企業后補助、科技領軍企業獎補、企業科技特派員獎勵、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和眾創空間后補助國家平臺支持政策等20項內容。

          對新認定的國家實驗室基地、全國重點實驗室、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連續5年每年給予1000萬元以上的科研平臺實行“一事一議”,每年最高給予1億元支持。

          對獲批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一次性給予100萬元后補助,備案為國家眾創空間的一次性給予50萬元后補助,獲批為國家級創新加速器的一次性給予150萬元后補助,對績效評價優秀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分別給予50萬元和40萬元后補助經費支持。

          “真金白銀”,239.71億助力科技“突圍”

          近年來,自治區財政廳堅決貫徹落實黨委和政府關于科技創新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

          據介紹,自“十四五”以來,全區財政科技支出累計達到239.71億元,年均增長34.8%。

          印發《關于改革完善內蒙古自治區本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實施意見》等改革放權政策文件,建立了“1+N”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放權制度體系,進一步改革完善科研經費管理政策,擴大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自治區本級安排科技資金同比增長20%以上,督促盟市安排科技資金同比增長20%以上。完善分類獎補政策,對企業創新給予“真金白銀”的獎勵,激勵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

          支持“蒙科聚”等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支持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落實“英才興蒙”各項政策,頂格做好人才服務保障。

          賦予科研人員最大自主權,放寬科研人員收入限制,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

          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前沿陣地

          科技成果轉化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給側,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近年來,自治區教育廳在推動高校科技創新提質增效上持續發力,出臺《關于加強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意見》《關于落實“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從“五大任務”中凝練重大科技問題,打破學科、院系、校際壁壘,組建跨學科、跨領域創新團隊,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持續推進“六個工程”,助力“六個行動”。

          圍繞乳業、稀土、能源等領域組建高等研究院,促進高校、優勢特色學科與重點行業和頭部企業強強聯合,協同推進人才培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整合資源建設4個內蒙古自治區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

          支持高校參與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技資源庫和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打造校地企聯合創新中心,建成體系化高校創新平臺載體。

          聚焦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建立高校+企業、醫科高校+醫院“組團式”“眾籌式”人才引進模式,靶向引進高層次人才。重點面向35周歲以下青年人才和40周歲以下領軍人才團隊,實施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發展項目,探索建立長周期、穩定性科研評價機制。

          此外,推動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積極參與國際產學研用合作。

          引進+培養,聚合人才的“虹吸效應”

          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各地深刻認識到人才集聚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因此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內蒙古人社廳對《內蒙古自治區人才引進和流動實施辦法》進行修訂,出臺了《關于實施“英才興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見》, 進一步完善人才引育和激勵機制,提出了高層次人才認定參考標準。

          據介紹,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本級全年引進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688人,較上年度增加219人,創歷史新高。

          此外,內蒙古拿出多套“組合拳”助力人才培養。

          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申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獲批后發放30萬元建站補貼。制定印發加強青年拔尖人才培養服務政策,持續實施“青年拔尖人才專項培養計劃”,推動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會同科技、財政部門制定完善特殊崗位政府補貼制度,為在職院士、博導、正高職稱、博士后、博士提供特殊崗位政府補貼。

          開展杰出人才獎、全區技能大獎表彰項目,重點表彰作出突出貢獻的戰略科學家、一流學科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領軍人才。實施民營企業人才職稱傾斜政策。民營企業人才達到規定的學歷和工作年限,具備相應業績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av大片免费看中文字幕_亚洲最新无码中文字幕久久_国产一区二乱码区在线欧洲_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
        3. <track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track>

            1. <video id="7tjqz"></video><u id="7tjqz"></u>

              <acronym id="7tjqz"></acronym>
              1. <input id="7tjqz"><table id="7tjqz"></table></input>
              2. 一区三区四区国产 | 欧美人与动甡交欧美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四区 |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57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在线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