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檢察機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和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部署,明確“三個不變、四個提升”工作目標,以“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為基本價值追求,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各項檢察工作在落實中發展、在鞏固中深化、在完善中提升。
堅持為大局服務,護航經濟社會發展。聚焦中心任務,找準服務大局的著力點,堅決防范和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堅持寬嚴相濟,深度融入訴源治理,堅決維護安全穩定。充分發揮法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保障作用,扎實推進“檢察護企”專項行動,開展知識產權檢察護航“巴彥淖爾品牌”專項行動,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字號品牌的司法保護。積極參與烏梁素海流域水質改善工程,上下一體對烏梁素海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案件集中攻堅。廣泛開展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協作,加強執法司法聯動,著力守護生態環境,以有力的檢察履職維護穩定、促進發展。
堅持為人民司法,全力服務保障民生。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扎實開展“檢護民生”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深入開展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拓深拓廣司法救助,努力在檢察環節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擦亮“鴻雁未檢”工作品牌,強化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開展“法治進校園”等各類普法活動220余場,開辦網絡法治“云課堂”30余期。針對農民工、勞動者等重點人群,連續三年開展“為民護薪”行政檢察監督專項活動,追回欠薪823.1萬元,被最高檢評為“全面深化行政檢察監督依法護航民生民利優秀特色小專項”。扎實推進檢察信訪工作法治化,對909件群眾信訪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通過“領導包案+精準辦理+聯調聯辦”三步法化解訴爭,真正把檢察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
堅持為法治擔當,增強法律監督質效。堅守憲法定位,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一年來,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各類案件6816件,同比下降17.68%。持續優化刑事檢察,全力做好民事檢察,不斷做實行政檢察,精準開展公益訴訟檢察,不負新時代新征程賦予檢察機關的職責使命。實質化運行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加強刑罰執行監督,緊跟巴彥淖爾監獄投入使用節點,同步建成規范化、信息化派駐監獄檢察室,全面加強對監管場所的監督。強化釋法說理,維護司法權威,加強司法公信建設,發揮公檢法司協作優勢,聯合建立防范和懲治虛假訴訟工作機制,多元推進民事紛爭化解工作,充分發揮行政檢察“一手托兩家”職能作用。
堅持抓自身建設,提升檢察履職能力。堅持政治建檢、數字強檢、管理優檢、從嚴治檢,扎實推進基層基礎建設,不斷夯實檢察高質量發展根基。一年來,全市有61個集體80名個人獲得市級以上表彰獎勵,涌現出全區檢察偵查工作優秀辦案團隊、全區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百日攻堅行動先進個人等一批先進典型代表。堅持以黨建帶隊建、促業務,開展“檢護北疆·黨建領航”黨支部書記擂臺比武。持續推進“數字檢察提升工程”,建成大數據法律監督中心,研發法律監督模型11個。加強案件全流程動態監控,常態化開展重點案件評查、案件質量交叉互評。深入開展“以案促改”和警示教育活動,以學紀知紀明紀促進遵紀守紀執紀。大力抓好基層基礎建設,通過定點幫扶、合作共建、互訪交流等形式,推動司法理念、業務水平和隊伍素質整體提升。以“忠法求實、明德篤行”為院訓,打造文化長廊,深化“一院一品”“一院多品”建設。
2025年,全市檢察機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認真落實落細“六個工程”工作部署,牢牢把握“五高五區”建設工作要求,以“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作為基本價值追求,更加有力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