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五原縣稅務局天吉泰鎮稅務所,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巴彥淖爾市分公司辦稅人任毅送來錦旗,感謝稅務干部到施工現場,用蒙漢雙語為村民講解政策,幫助其代開土地租用發票,方便公司進行成本歸集。
五原縣現有少數民族聚居村組27個,其中天吉泰鎮的少數民族群眾最為聚集。2022年以來,五原縣稅務局將本地民族文化融入“楓橋式”稅務所建設,打造了集稅情收集、稅費服務、綜合調解、法律救濟、權益保護、風險防控六大功能于一體的基層稅收治理綜合體,并試點建成天吉泰鎮“民族團結楓橋式”稅務所,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所、大事不出縣局、矛盾就地化解”。
組建智囊團創新宣傳形式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里是‘曉楓姐說楓橋’欄目,今天我將和大家分享兩個‘民族團結楓橋式’稅務所調解典型案例……”2024年以來,五原縣稅務局開啟了每月一期的“曉楓姐說楓橋”欄目,用蒙漢雙語以案釋法,并在講解過程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以民族故事、諺語等形式闡述“民族楓橋”的矛盾化解理念,讓大家更好了解稅務部門的工作。
“納稅人繳費人理解了政策法規,矛盾糾紛就會相對減少,因此五原縣稅務局把常態稅宣作為源頭治理的重要手段。”五原縣稅務局局長武耀表示,近年來,五原縣稅務局選派精通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干部組建“民族智囊團”,開展雙語稅費政策宣傳,同時通過設立雙語稅費服務熱線、舉辦雙語稅費政策講座、組織稅收宣傳文藝演出等活動,讓少數民族同胞聽得懂、喜歡聽。
五原縣恒德養殖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胡日查說:“剛開業的時候,多虧稅務干部用蒙古語為我講解增值稅政策,手把手輔導我進行網上納稅申報,讓我很快了解了政策、學會了操作。如今我們的生產經營已經走上了正軌,稅務干部會定期來回訪、開展宣傳。”
雙語調解室化解矛盾糾紛
據了解,五原縣稅務局于2022年成立“雙語稅費爭議調解工作室”,配備6名民族調解專員,專門對接各少數民族村鎮,消除語言障礙,暢通各民族納稅人繳費人訴求解決渠道。
“要不是稅務干部幫我弄清原委,我就誤解代征員了,真是對不住她。”80多歲的蒙古族老人崔秀蘭用蒙古語對天吉泰鎮稅務所所長黃志偉說,“謝謝你們幫我辦理了退費,消除了誤會。”
崔秀蘭的兒女均在外地,社保費代征員徐美清幫助她在手機上繳納了醫保,但由于系統原因,導致了重復扣費。幾天后崔秀蘭發現被多扣款后,誤以為徐美清將錢轉到了自己的賬戶里,對其抱怨責怪。由于崔秀蘭老人只會簡單的漢語,而徐美清又不懂蒙古語,雙方因溝通不暢而陷入了僵局。得知事情經過后,“雙語稅費爭議調解工作室”民族調解專員馬上介入開展調解,用蒙古語向她說明了情況,并及時為她辦理了退費手續,一場誤會就此消除。
綜合聯調模式解決涉稅疑難問題
在新時代“民族團結楓橋式”稅務所的建設過程中,五原縣稅務局不斷擴大基層“朋友圈”,通過社會聯動共建、行業協同共治、部門信息共享等方式,聯合政府、社保、不動產登記等部門,建立“綜合聯調機制”,打造“一站式服務、專業化援助、個性化方案、多元化調解”的疑難問題處理模式。
“事情解決了,我們心里終于踏實了。”近日,內蒙古大和通建設創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石長勝舒了一口氣。
據了解,該企業承接了重點基建項目,但賬款未能及時結清,致使經營活動受到較大影響。五原縣稅務局干部了解到該情況后,立即啟動“綜合聯調機制”,與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幫助企業加快應收賬款回收。
2024年以來,五原縣稅務局與其他部門傳遞信息70余條,聯動化解案例3起,涉及金額230余萬元。
接下來,五原縣稅務局將繼續鞏固天吉泰鎮“民族團結楓橋式”稅務所工作成效,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稅務治理中發揮更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