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次到用水高峰期時,水流斷斷續續,有時候還得提前儲水,費時間還麻煩。現在可不一樣了,水龍頭一開就有水,用起來特別方便。”杭錦后旗三道橋鎮長慶村三組村民劉潤平說。
該村處在供水末梢,水流運距過長,且原有的供水管網老化嚴重,管口時常發生破裂。特別是冬季來臨,管道極易受凍加重破裂,出現水壓不穩、村內供水不足的情況,用水成了村民急難愁盼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長慶村“兩委”積極與三道橋鎮政府和水利部門對接,聯合開展實地調研,掌握實際情況后,決定對三道橋鎮長慶村等3個村組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更新改造項目,惠及324戶村民。
近年來,杭錦后旗聚焦群眾身邊飲水問題和供水薄弱環節,多方籌措資金,對運行20年以上的舊管網實施更新改造工程。從“小水管”入手做實“大民生”,全力保障農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經過排查發現,全旗共有47個村189個組屬舊管網并網工程,運行年限均在20年以上。2024年,為積極回應群眾的反映和訴求,將故障率較高的在2000年以前實施的供水工程,作為首要實施的更新改造項目。”杭錦后旗水利局人飲辦主任王義兵介紹。
項目于2024年7月開工,2024年10月全面完工,該項目對沙海鎮、三道橋鎮長慶村等1個集鎮、16個村組進行管網改造,同時對沙海供水站房屋進行改造維修,總受益人口1393戶4500人。項目施工中邀請了項目區鎮、村領導和村民代表,組成工程質量監督小組,參與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及后續管護,確保工程質量合格,鄉村振興銜接資金使用到位。
據統計,供水工程建成后,村民用水方便程度顯著提升,戶均可節省勞動工日10個,每個勞動工日按100元計算,每年可節省開支139.93萬元。水質保障程度的提高使農村庭院經濟、勞務輸出、增養畜禽方面收入大大增加,戶均增收300元,總計年可增加收入41.79萬元。
截至2024年,杭錦后旗共實施集中供水工程項目32項,工程總投資24939萬元,農村自來水入戶41423戶,解決了全旗農村10.35萬人和34.71萬頭(只)牲畜的安全飲水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現了全覆蓋,供水規模化率達到96.7%,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以上,遠超內蒙古自治區“到2027年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的目標。
杭錦后旗規劃到2030年,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規模化供水人口覆蓋比例達到90%以上,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到2035年,縣域統管覆蓋率達到100%,集中供水工程自動化建設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