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一年來,內蒙古推動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和“五大任務”取得新成效。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深入落實自治區黨委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的決定及28 條措施,常態化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動態清理不符合主線要求的規范性文件,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實現全覆蓋。
“五大任務”是內蒙古的戰略定位,是必須履行好的重要職責使命。
生態安全屏障方面,持續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治沙、造林、種草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3%、220%和 148%;緊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抓好整改落實,開展生態環境問題隱患排查起底,實施黃河及“一湖兩?!本C合治理項目 47個、烏海及周邊地區等大氣治理項目63個,黃河干流水質連續5年保持Ⅱ類以上,全區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 81.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0.6%,均完成國家下達考核目標。
安全穩定屏障方面,統籌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加強財政全區統籌,推動資金下沉,拿出 120.6 億元支持基層化債,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壓降66.5%,8個旗縣隱性債務清零,1個盟市本級和10個旗縣有望退出高風險等級,有望實現全區債務風險降級;穩步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化險,高風險機構壓降80%;完成保交樓、保交房任務。加強社會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全面推行信訪代辦制,全區信訪總量下降46.5%。嚴厲打擊電信詐騙、校園欺凌等違法犯罪活動,深化命案積案攻堅,全社會安全感持續提升。
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方面,產煤 12.9 億噸,完成保供任務8.3億噸、占全國34.5%,發電超8000億度,外送電量3150億度、占全國16%,均居全國第1位;生產綠電超2000億度,發行全國首張綠電國際碳足跡證書,在全國率先開展跨省特高壓綠電交易,綠電交易規模居全國第1位;稀土永磁材料產量增長30%以上,稀土產業產值超過千億元;找礦突破行動新發現 20處大中型戰略性礦產地,8種礦產完成“十四五”增儲任務。
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方面,建設高標準農田940萬畝、“噸糧田”855萬畝,新增設施農業26萬畝、舍飼棚圈 300萬平方米,78萬農牧戶發展庭院經濟,糧食畝均產量提高 24.2斤,玉米、馬鈴薯平均單產再創新高,牛羊肉、牛奶產量穩居全國第1位,乳肉薯絨等7條重點產業鏈產值突破7000億元,全國人民餐桌上有了越來越多來自大草原的綠色食品。
向北開放橋頭堡方面,新締結3對國際友城,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通遼保稅物流中心獲批,甘其毛都口岸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滿洲里鐵路口岸互貿區封關運營,全區陸路口岸貨運量超1.2億噸,進出口總額超2000億元,“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50%以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高平、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