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16日電 題: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訪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
新華社記者劉偉、張云龍、王靖
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內蒙古的戰略定位和重大責任。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內蒙古如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就此,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
在闖新路、進中游上取得更大進展
問:今年內蒙古圍繞闖新路、進中游目標,部署了哪些重點舉措?
答:內蒙古發展呈現好勢頭,經濟社會加快步入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關心關懷和堅強領導,同時也得益于中央各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有力支撐,得益于全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以奮發有為的精氣神干事創業。
今年,我們將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為內蒙古指引的方向篤定前行,努力在“貫穿一條主線、辦好兩件大事、弘揚蒙古馬精神、闖新路進中游”上取得更大進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上,繼續推進“五大任務”,接續實施政策落地、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溫暖、誠信建設、科技“突圍”、自貿區創建“六個工程”,組織開展“六個行動”,把該夯實的夯實好,該補的短板補上來。
一是重大項目謀劃行動,抓住“十五五”規劃編制窗口期,謀劃一批標志性、牽引性重大工程,繼續大抓招商引資,強化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推動項目快建設快投產,為穩增長、增后勁提供支撐。
二是助企行動,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問題,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推動各級在銀行放貸、政府招標中對民企國企一視同仁,為企業辦理審批事項提供幫辦代辦。
三是就業促進行動,想辦法多辦企業,有針對性地搞好就業組織和服務,瞄準市場需求開展培訓,引導企業就近就地用工,盡最大努力幫助群眾就業。
四是節水行動,通過推進農業節水灌溉、工業節水技術改造、城鄉居民節約用水、非常規水利用和以市場化手段提高節水效能等辦法,把能節的水全部節下來。
五是區域合作深化行動,進一步擴大對俄蒙開放,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東三省等地區的合作,深化京蒙全方位合作,促進自治區東中西部差異化協調發展。
六是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加強研究闡釋和宣傳展示,支持文藝精品創作,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讓北疆文化更有知名度和吸引力。
因地制宜推動綠色發展
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部署,對此內蒙古如何謀劃?
答:我們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努力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一手抓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統籌資源力量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今年在抓好已治理區域查缺補漏、撫育管護的同時,計劃再治沙2000萬畝以上,推動黃河“幾字彎”沿岸防沙鎖林帶全線貫通,實現巴丹吉林、騰格里沙漠鎖邊林帶“合龍”。同時,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全面解決草原過牧問題。一手推進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大文章。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全鏈條推進煤炭、新能源等產業發展,努力把賣煤變成輸電、把燃料變成原料、把發綠電延伸為制綠氫綠氨綠醇。內蒙古新能源產業發展空間廣闊,我們將堅持增電源、優電網、擴消納、強儲能一體推進,全力推動與國家電網合作備忘錄事項落地,加快“沙戈荒”大基地和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大力實施新型儲能項目,促進綠氫“制儲輸用”鏈式發展,繼續擴大新能源裝機規模,努力打造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高地。
推進科技創新 發展新質生產力
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內蒙古將如何推進?
答:科技創新是內蒙古的突出短板,我們將緊盯有希望打造成新質生產力的“突圍”點位持續攻堅,盡快在已布局的5個點位上取得技術突破,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生物技術等領域再啟動一批新點位,努力實現多點開花。繼續創建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爭取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獲批。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落實好剛性增長機制,更好發揮“蒙科聚”平臺重大牽引作用,不斷擴大技術合同成交額。
科技創新的快速發展能夠有力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去年我區乳業、稀土新材料、現代煤化工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對這幾個產業,我們將進一步做大產業鏈產值。同時,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等發展,力爭算力規模實現新的突破,智算規模保持全國首位。
推進重點改革 深化區域合作
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內蒙古重點從哪發力?
答:內蒙古發展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市場意識不強的問題。我們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重點是推動各級自覺用市場化手段提升“三個水平”。
一是依靠市場化手段提升經濟發展水平。開展經濟活動必須按經濟規律辦事,能交給市場的交給市場,盡可能實現效益最大化。我們將突出效益導向、強化精算意識,在保障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前提下,對能源、電力、土地、數據等要素全部以市場化方式配置。
二是依靠市場化手段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營造公平有序的社會環境,不能只用行政手段“管”,還要用市場機制“導”。我們將充分運用禁牧休牧補貼發放等方面的有益經驗,在各領域更好發揮要素市場的杠桿作用,進而優化社會秩序。
三是依靠市場化手段提升服務群眾水平。我到基層調研時發現,很多事無人收費但也沒人管理,導致一些公共服務質量無法保證。我們正在探索完善“公益+市場”運營模式,吸引更多經營主體投資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事業,更好滿足群眾的高質量服務需求。
問:今年內蒙古如何推進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
答:內蒙古內連八省區、外接俄羅斯和蒙古國,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今年,我們組織開展區域合作深化行動,目的就是要把對外、對內的合作和區內各盟市的協作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對外,主要是擴大向俄蒙開放,進一步把“出”的工作做好、“進”的產品用好,更好發揮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對內,重點是拓展京蒙全方位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深入開展“六個倍增計劃”和“四項行動”,在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實現自身發展。區內,結合落實東北全面振興、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引導各地立足比較優勢各展所長,推動蒙東地區、呼包鄂烏地區、烏海及周邊地區聯動發展、差異化協調發展。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問:在新的一年里,內蒙古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答:發展成果只有轉化為生活品質,才能更好惠及群眾。去年,我們投入近200億元實施溫暖工程,向全區人民承諾的推動基本民生保障標準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如期實現。今年,我們將統籌做好各項民生工作,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程,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推進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不斷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水平。尤其是要開展好就業促進行動,著力破解“有人沒活干”和“有活沒人干”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以就業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牽引民生保障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