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節水行動為牽引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落細落實工程、農藝、品種、結構、機制“五節”措施,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60萬畝,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節水產業;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用好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政策,加快推進用水精準計量;積極創建節水型企業和園區……今年我市政府工作報告同樣對全面落實節水行動提出具體工作舉措。
干字當頭,落實為要。1月11日,我市召開節水行動研討會,來自全國農技中心、內蒙古農業大學、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等區內外農業、水利相關單位資深專家及我市水利、農牧部門相關負責人共同交流我市節水工作最新成果,探討節水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為我市農業節水工作精準畫像找短板、問診把脈開良方,助力節水產業發展。
水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和重要帶動力量。近年來,我市深入開展農業節水增效行動,大力推廣引黃滴灌水肥一體化和高效節水技術,工程節水、農藝節水、管理節水多管齊下,水權、水價、水組織改革一體推進,錨定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秋澆壓減、數字孿生、精準計量等核心目標展開攻堅,擰緊節水“水龍頭”,做活“水文章”,釋放“水動力”。
加快重點工程建設
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2024年,總干渠秋澆引水時間較2023年縮短5天,秋澆耗水9.95億立方米,秋澆面積增加31萬畝。這得益于內蒙古黃河干流水權盟市間轉讓二期工程河套灌區總干渠下段節水改造工程的實施。該工程預計年可節水9122萬立方米,可滿足干渠大流量運行需求,進一步加快灌溉進度。
“下一步,我們還需要積極爭取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項目,利用國家投資,全面夯實灌區骨干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成‘十四五’河套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等在建工程建設任務,盡快發揮工程節水效益,提升骨干工程節水能力?!痹谌泄澦杏憰?,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黨組副書記、主任徐宏偉說。
2024年以來,我市加快重點工程建設,不斷改善灌區渠道運行條件,提高灌溉保障能力,實現農業節水增效。持續推進“十四五”河套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積298.9萬畝,新增節水能力1.48億立方米;繼續實施水權盟市間轉讓二期工程,改善灌溉面積114.7萬畝,新增節水能力2.01億立方米。兩項工程實施后,骨干渠道襯砌率由2020年的36%提高到55.5%。
今年,我市將全面梳理灌區“十五五”“十六五”項目儲備,策劃上報內蒙古河套灌區現代化改造項目。目前,正在編制可研報告。
用好田間每一滴水
實現節水增效雙贏
在杭錦后旗頭道橋鎮黃河村甜糯玉米現代化產業園,引黃滴灌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為園區節水增效立了大功。
2022年,內蒙古沃原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黨支部領辦下的春民合作社,在黃河村探索出“361統種共富、節水增糧”新模式。通過萬畝土地改造提升,加上布局引黃滴灌設施,配備公司自主研發的漂浮式“潛水泵+微濾機”和移動式消音車棚,替代了傳統的混凝土泵站,變大水漫灌為引黃滴灌。
“原來作物生育期每澆一輪水每畝需要用水100立方米,每年至少澆4次;現在每年滴灌10次,每次僅需用水20立方米,節水率達50%?!眱让晒盼衷r牧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郭曉英在全市節水研討會上分享了節水經驗。
“節水灌溉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巴彥淖爾農業增產潛力還很大,穩糧保供還需要加快水肥一體化。未來的水肥發展,需要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在省工省力上再突破,在減少損失上做文章,在精準匹配上求發展,在工藝優化上謀創新?!鞭r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為我市節水產業發展提出了建議。
發展農業要以水定產、量水而行。2024年以來,我市持續加快實施整灌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推進水肥一體化。成立專項推進領導小組,研究出臺引黃滴灌專項工作推進方案和指導意見,編制完成《河套灌區引黃滴灌水源工程建設規劃》,逐步在灌區示范推廣引黃滴灌水肥一體化灌水模式。經過運行,引黃滴灌可節水30%、節肥30%、節藥20%,千畝地灌溉用工由80~100人減至3~5人,大田作物畝均增收約500元,綜合效益顯著。
同時,我市科學合理分配用水指標,加強用水管控。健全完善了河套灌區用水總量管理體系,將引黃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到各旗縣區、蘇木鄉鎮、基層用水合作組織和用水戶。強化農業用水計量管理,開展灌區引、配、供水自動化監測計量更新改造。目前,灌區已建成總干渠、13條干渠、48條分干渠水位、閘位、視頻監控及渠道流量在線采集系統2141處。實行用水強度指標管控,根據年度耗水計劃科學合理安排灌區春夏灌、秋灌、秋澆三個灌溉期的水量指標,強化用水定額管理,壓減畝均用水量。其中,秋澆用水由近5年平均15.8億立方米壓減至10億立方米內。
強化信息化建設
提高科學分水調度水平
在線控制、精準滴灌,離不開河套灌區的數字化建設。
走進河套灌區水量信息化監測中心,50多米長的數字墻上,需水評估、水量調配、方案對比、灌溉調度、水權系統等實時畫面清晰可見。
“這是河套灌區數字孿生應用測試平臺,實現了物理灌區在計算機系統中虛擬映射。在系統中,通過遙感數據與地面監測站,可以快速、精準掌握灌區用水情況,并實時反饋到系統中,使分水調度更加高效、準確?!焙犹坠鄥^水利發展中心永濟分中心副主任姜杰說。
2024年,我市加快推進數字孿生灌區永濟灌域先行先試試點建設,計劃今年8月底前完成建設,為提高灌區科學分水調度水平提供重要支撐。此外,7項灌區信息化標準規范通過自治區審核并作為我市地方標準公開發布。
“十三五”以來,我市與全國3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聚焦河套灌區土壤鹽堿化、高效節水灌溉等難點問題開展科技研究,先后主持參與了國家、自治區重點科研項目(子課題)22項。主持參與的項目獲得國家農業節水科技獎二等獎2項,黃委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農牧業豐收獎一等獎1項,全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授權專利12項,軟件著作權4項。目前,聚焦制約河套灌區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正在推進河套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河套灌區現澆鋼絲網片混凝土與保溫一體化渠道襯砌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及“科技興蒙”行動重點專項“引黃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集成研究”“灌區水轉化與生態環境關鍵過程綜合模擬大科學裝置與智能監測技術研究”等8項重大科研項目,預計2025年底全部完成。
“要利用灌區現有科技資源,培育和發展灌區節水新質生產力。加快智慧灌區建設,繼續完善互聯互通、信息感知、智慧決策等系統。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支持,提高覆蓋率,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提高灌區綜合管理水平和水資源利用效率。”全市節水研討會上,與會人員達成共識。
優化體制機制
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
“過去,一畝地澆了多少水、用了多少錢,農民不知道,鄉鎮也不知道?,F在成立了水務合作社、確定了水權水價后,農民用水臺賬明晰,實現了明明白白交錢、安安心心澆水?!焙煎\后旗三淖河節水灌溉科技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世平說,2023年,三淖河水務合作社所轄灌域實現指標內節水46.6萬立方米。
2023年以來,我市積極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對全市2381個群管用水組織依法依規進行整改、撤銷、重組,注冊成立358個水務合作社,全面規范基層用水組織管理,灌區逐步走上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軌道。河套灌區2761個國管直口渠全部發放了用水權證并實現精準計量;在永濟灌域西濟支渠、大灘渠灌域等群管渠道上試點推行水權到戶,將水權確權到末級渠系最適宜計量單元。同時,穩慎提高國管水價,將國管農業用水價格由原來的每立方米0.103元提高至每立方米0.154元;推進群管水價協商定價,充分發揮水價杠桿作用,促進節水增效。將河套灌區管理單位由自收自支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調整為實行收支兩條線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從體制上推行節約用水。推進水權改革,將工程措施節約的部分水量指標用于跨盟市、跨區域、跨行業水權交易,獲取的收益用于工程節水改造和維修養護。
向著新目標,奮楫再出發。今年,我市將深挖重點領域節水潛力,在全面落實工程、農藝、品種、結構、機制“五節”措施,一體推進秋澆春匯用水調控、糧食和經濟作物面積、水管單位和基層用水組織關系、水指標和用水權交易四個統籌等方面,持續提升農業用水效率;持續推進工業節水減排,力爭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15%、12%;持續發揮城鎮節水示范引領,加強非常規水源利用,推進全社會節水,實現“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