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錫林郭勒1月22日電 題:跨年文旅項目“上新”:內蒙古解鎖“草原雪鄉”超大場景
作者 奧藍
隨著為期兩天的錫林郭勒國際冰上龍舟錦標賽落下帷幕,22日,來自十余國的近400名參賽者陸續返程。之前幾日,他們參賽之余品美食、賞冰燈、著民族服飾、參加戶外歡慶活動,感受中國北方草原的別樣生活。
“這里的文化讓人驚喜、著迷。我收獲了太多‘第一次’:第一次穿蒙古袍,第一次和這么多人一起在雪地里跳舞,還嘗試了很多食物……”Ken Vedra今年70歲,現居阿聯酋阿布扎比,這次旅程讓他和妻子、兒女都很興奮。“我們還不停與當地人合影,大家都很熱情友善,這是一次非常特別也非常棒的經歷。”
在中國,冬季冰雪旅游正在成為北方地區的靚麗名片,可謂處處有風景,處處景不同。而在草原文化底蘊深厚的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依托18萬平方公里茫茫雪原打造的草原雪鄉旅游目的地,已漸成規模。
圖為外國游客身著傳統蒙古袍,與當地民眾合影留念。奧藍 攝
這個冬天,錫林郭勒盟的文旅活動較往年更為豐富和多元,也吸引了更多的國內外游客前來。遇見草原雪鄉駱駝那達慕、蒙古馬超級聯賽、渾善達克沙地自駕千車萬人冰雪大穿越、非遺年貨節……
“歌游內蒙古、跟著賽事去旅游,是今冬錫林郭勒也是內蒙古的冰雪旅游特點。在錫林郭勒,不僅我們的蒙古馬超級聯賽、冰山龍舟等活動很有特點,我們的服飾、飲食、非遺民俗等也都很有地域特色。”錫林郭勒盟文旅局局長何明鑒告訴記者,“團隊合作精神、奮勇拼搏精神”是錫林郭勒冬日冰雪體育項目的關鍵詞。“近年來,我們還將傳統賽事注入新的時尚元素和全新的活力,將其打造成旅游產品。不僅當地民眾參與度高,也受到廣大游客的喜愛和歡迎。”
草原雪鄉“養成”中,為了給游客們更好的文旅體驗,錫林郭勒當地文旅部門不僅努力“跟風”,還“聽勸”。不少活動在多年的摸索、網友的建議、網絡熱梗的“催化”下,悄然發生變化。
圖為當地烏蘭牧騎演員們正在文旅活動開幕式表演《特斯河之贊》。奧藍 攝
作為“牧字號”賽事的重要一項,牧民賽馬在錫林郭勒盟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最初冬日賽馬以長距離耐力賽、接力賽為主,如今,馴馬、騎馬拾哈達、牽馬繞桶跨障礙等觀賞性、趣味性更強的項目也逐漸“常駐”,牧民參與積極性很高,游客也愛看。
2024—2025年冬季,受東北地區1米長的網紅糖葫蘆啟發,錫林郭勒盟每場戶外活動從不缺席的草原烤羊肉串,也從普通版“進化”為2米高的大串。游客們不僅喜愛戶外烤肉的味道和氛圍,還熱衷舉著大肉串打卡拍照。
被譽為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的烏蘭牧騎如今也是錫林郭勒冰雪項目中的常駐嘉賓,表演曲目從之前的草原經典歌舞豐富為如今的草原搖滾、網絡神曲等。2023—2024冬季,身著民族服飾的烏蘭牧騎隊員齊跳網絡熱門曲目《科目三》迅速“出圈”;2024—2025冬季,活動標配曲目已成了最近熱度很高的《萬麗》和《特斯河之贊》。
不少烏蘭牧騎隊員如今還是活動中的氣氛組,在現場組織民眾跟隨節奏載歌載舞,沉浸式體驗草原風情。
此外,錫林郭勒盟還根據不同自然地貌打造了不少新地標,如在烏珠穆沁萬里雪原,復刻邂逅孤獨的“草原北海道”;在火山地貌平頂山的“遠看是山,峰頂是河”中,感受“寂寞月球”的魅力;在銀裝素裹、遍布沙地榆樹的渾善達克沙地中,領略“非洲大草原雪原版”景觀……
圖為西烏珠穆沁旗冬日,一戶牧民家的日出風景。西烏珠穆沁旗融媒體中心 供圖
草原雪鄉還“點亮”了當地牧民的冬日生活。不少冬日活動中,都能看到活躍的牧民“職業玩家”和牧民直播達人。還有牧民做起特產買賣,經營得有聲有色。
“我這個冬天包的包子,比我過往人生包的所有(包子)加起來都多。”努力布倉是西烏珠穆沁旗烏蘭哈拉嘎蘇木達布希勒圖嘎查的牧民。這個冬天,他帶著周邊的牧民做起了蒙古包子生意,如今已經賣出50000多個包子。“現在每天都得包3000個。包子都是純手工包的,有草原的味道,大家都愿意買來嘗一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