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存燕展示剪紙作品
剪紙、捏花饃、吹糖人……連日來,我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用精湛的技藝創作出一個個獨具特色的“蛇元素”作品,有的威武霸氣,有的憨態可掬,有的萌趣十足。一件件獨具匠心的作品,不僅表達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對新春的美好祝福,也實現了非遺技藝和“蛇元素”的有機融合,為乙巳蛇年春節增添了別樣的味道。
剪刀在手,紅紙旋轉,我市非遺代表性項目河套年畫代表性傳承人潘存燕眼神專注,手指靈巧,不一會兒就剪出一張蛇年生肖剪紙作品,生動的圖案令人贊嘆。
在臨河區團結街道五星社區潘存燕的年畫工作室,工作臺上滿滿當當地擺放著形態各異的生肖蛇年畫、剪紙作品。一幅由卡通造型蛇、鯉魚、蓮花構成的《連年有余》畫作映入記者眼簾,色彩對比鮮明、形象俏皮生動。“在傳統文化中,蛇這一形象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寓意。自去年10月份起,我們便著手創作,將‘蛇元素’巧妙地融入年畫和剪紙之中,制作出卷軸、擺臺、掛歷、冰箱貼等多種文創產品,為市民和游客獻上蛇年新春的祝福。”潘存燕說。
年畫作為春節的文化符號,承載著人們關于年的記憶。“打掃干凈的屋里掛一張年畫,增添了喜慶氣氛。”潘存燕說。隨著現代生活的不斷發展,年畫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我希望把河套地區的風土人情、豐富物產以及人們歡欣喜悅的心情通過這些年畫表現和宣傳出去,讓大家都能看到巴彥淖爾的美。”潘存燕說。
自治區級河套面塑傳承人邱霞也制作了以“蛇元素”為主題的花饃。
制作間內,邱霞正在制作“醒獅蛇”花饃。在她精湛的技藝下,很快塑造出蛇的頭部、眼睛、軀干,惟妙惟肖。河套面塑的制作工藝相當講究,要做出一個“醒獅蛇”花饃,需要多道工序,包括凝水、籮面、制酵、揉面、塑形、餳饃、蒸制等,還需百十道小工序,全靠手工揉捏,用料也十分講究。
春節是花饃銷售旺季,很多顧客找邱霞定制產品。邱霞說,今年花饃的銷售量比去年有很大提高,預計能銷售不同種類的花饃1500箱左右,其中蛇年主題的花饃及帶有吉祥寓意的鯉魚、福袋等花饃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