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休閑游玩的黃金周
不管是飛機、高鐵還是自駕游
人們都免不了在交通工具上長途跋涉
然而長時間蜷縮在狹小空間中
“經濟艙綜合征”可能說來就來
什么是“經濟艙綜合征”?
哪些人群易發生?
如何預防和治療?
來聽聽專家怎么說
1
什么是“經濟艙綜合征”?
“經濟艙綜合征”是指乘客在乘坐長途飛機的旅行中或旅行后,由于座位擁擠,下肢固定體位時間長,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甚至引發肺栓塞等相關并發癥的臨床表現。
事實上,“經濟艙綜合征”并非只有乘坐飛機才會得,任何久坐不活動下肢的情況都可能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如長時間乘坐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使用電腦、玩游戲等。
最新研究發現,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也已成為發病的一大誘因,坐在電腦前90分鐘以上,會導致膝部血液流動減少50%,從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幾率,醫學專家把這種病稱作“電子血栓”。
2
這些人群要重點關注
“經濟艙綜合征”發生時往往沒有任何明顯征兆。患者一旦出現癥狀,則提示已經發生深靜脈血栓形成或者肺栓塞。深靜脈血栓臨床表現包括患肢腫脹、疼痛、軟組織張力增高、活動后加重,抬高患肢可減輕,靜脈血栓部位有壓痛。肺栓塞臨床表現包括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胸痛,深呼吸時可能加重,咳嗽、暈厥;呼吸加快、心動過速、發熱、面色蒼白等。
靜脈血栓形成與高凝狀態、血流淤滯、血管內皮損傷有直接關系,同時也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以下幾類人群需要特別注意:
1.老年人:年齡增長意味著身體機能及運動量逐漸下降,血管彈性減弱,更容易形成血栓。
2.孕婦:懷孕期間,子宮增大會壓迫下腔靜脈,影響血液回流;此外,孕期荷爾蒙變化也會使血液變得更粘稠。
3.長期臥床、靜坐等缺乏運動人群:長時間臥床不動,肢體活動減少,會導致血液流動緩慢,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
4.有家族病史的人:如家族中有人曾患下肢靜脈血栓,那么將會有更高的患病風險。
5.慢性疾病患者:患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人群更容易形成血栓。
6.服用某些藥物的人:如服用避孕藥或激素替代療法,會增加血液凝固的風險。
7.肥胖人群:體重過大或腹部肥胖,會對下肢靜脈造成額外的壓力,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8.吸煙者:吸煙會損害血管內壁,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加重血管堵塞的情況。
3
如何預防“經濟艙綜合征”?
日常生活中,保持低脂、高纖維清淡飲食,多飲水,預防血液粘稠,同時增加活動量,避免長時間肢體下垂。
在久坐不活動的情況下,盡量避免穿過于緊身的衣褲鞋襪,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盡量避免長時間不變的坐位姿勢,每隔一個小時左右站起來做做腿部的活動,原位踝泵運動是促進腓腸肌收縮的最好措施;本身處于高凝狀態的人群,可以考慮穿彈力襪,也可在旅行前向醫生咨詢是否需要口服抗凝藥物。
4
如果出現癥狀應如何處理?
如果乘車過程中出現小腿腫脹、疼痛,起身活動后痛感加重,而抬高患肢可減輕疼痛,可以立刻告知乘務人員,有條件情況下先請同乘的醫務人員進行檢查;服用抗凝或抗板藥物,在沒有明顯出血風險及既往病史情況下,可預防性口服新型口服抗凝藥或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同時平躺,抬高患肢,減少下肢活動,防止血栓脫落;到達目的地后,盡早進行D-二聚體及彩超的檢查,進一步明確或排除血栓。
編輯:屈加曼
校對:劉曼容
初審:石政勇
審核:田昌 呂園
監審:王劍
終審: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