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氣溫已降至零下十幾攝氏度,各大商場卻是熱氣騰騰,人頭攢動。各類特色餐廳新春“不打烊”,人們品美食、嘮家常、話新年,歡度溫馨祥和中國年。在寒冷的北疆,新年氛圍感直接拉滿。
記者一行來到烏蘭察布采訪時,當地文、商、旅、體等領域火熱的消費場景令人振奮。
供需兩旺生意火
在有著70余年歷史的聯營菜市場,眾多攤位上擺滿了瓜果蔬菜、米面糧油、肉類生鮮。蔬菜攤主孫再芳告訴記者,她在這個市場經營了23年,最大的變化就是物流越來越快,蔬菜種類越來越多。
顧客董雪華一大早就來到市場,采購年貨?!笆袌隼锏纳唐贩N類越來越豐富。馬上過節了,我特意多買些菜,等待孩子們回家團聚?!倍┤A笑著對記者說。
“新春消費季”啟動以來,一場場暖身又暖心的室內“年貨節”在烏蘭察布熱鬧開市。
“肘子、熏雞、麻花、糖棗、奶豆腐”“新出鍋醬牛肉,肥嫩多汁,優惠八折”……記者來到集寧區工商聯惠民年貨節現場,只見紅毯鋪地、燈籠高掛,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商家的吆喝聲此起彼伏。40余家本土企業準備了品類齊全的年貨商品,一大早進場采購的顧客便絡繹不絕。
“這個年貨節辦得用心嘞,想買的年貨差不多都齊了,重點是價格還很實惠?!笔忻穹都t艷拎著大包小包的年貨給出了扎實的“數據分析”,這款麻醬雞蛋平時1顆差不多一元,這里一盒20個才賣十幾元。
一旁的干果鋪老板鄭艷花也分享了喜悅心情:“這次活動真不賴,不僅給我們提供免費攤位,還請來了當地網紅幫忙促銷,客流量很大。年前沖個銷量,給新一年的生意迎個開門紅。”
政府搭臺、企業讓利、百姓受益的年貨節,在烏蘭察布各地輪番上演,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溫暖、便捷、實惠的年貨采購平臺,也為企業搭建了展示產品、拓展市場的舞臺。
賞冰戲雪玩法多
抬頭是星空點點,腳下是皚皚白雪。記者來到集寧區白海子鎮的大河灣滑雪場時,夜幕已經降臨。站在雪場制高點的火山咖啡屋旁俯瞰,華燈映射下的雪道宛如一條銀龍。在呼嘯的寒風中,滑雪愛好者不畏寒冷,腳踏雪板一沖而下,感受著速度與激情。
“不少游客打算滑雪過大年,滑雪場接待壓力不小。我被公司總部抽調過來幫忙,和游客們在滑雪場度過一個特別的新年?!贝蠛訛郴﹫龉ぷ魅藛T馬天璐來自北京市朝陽區,今年她在烏蘭察布過年。
大河灣滑雪場坐落在火山帶,距離烏蘭哈達火山群僅1小時車程。雪場內有一座休眠火山,頂部的火山口清晰可見,專門開發出的10余條火山系列雪道頗具特色。
結束一天工作的馬天璐略顯倦意,但當講起滑雪場的“發家史”又來了精神。她告訴記者,滑雪場運營初期,當地滑雪市場尚未成熟,對外地游客吸引力十分有限。為此,滑雪場專門開發了冰川漂浮、超級雪圈、冰上垂釣等多種玩法,還策劃了“冰雪過大年”“滑雪訓練營”等項目,目前已頗有成效。這個雪季,大河灣滑雪場客流量已近4萬人次,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來。
同樣要在“冰雪”中過大年的,還有第二屆冰雪那達慕大會冰上自行車項目的工作人員烏其日勒。“過年期間將是客流高峰期?!焙L中,烏其日勒的臉頰被吹得發紅,但仍掩不住眉眼間的自豪感。不久前,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舉辦了第二屆冰雪那達慕大會。人們用篝火、煙花、歌舞“點燃”寒冷的草原。開幕式當天,接待游客數量便達到4.5萬人次。
烏蘭察布冬季漫長而寒冷,冰雪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響應“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當地努力打造冰雪新地標,不斷挖掘冰雪消費增長點,促進“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發展。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2200萬人次,游客花費突破250億元,其中冰雪經濟正是主要增長動力之一。今年春節期間,烏蘭察布將舉辦雪地草原音樂節、察爾湖冬釣冬捕、林胡古塞繞九曲等百余場系列冰雪游活動。
文化傳承年味濃
趕在北方小年前一天,記者來到察哈爾右翼中旗巴音鄉八犋牛村,當地正在開展“新春暖意走基層 非遺小年話北疆”活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指導下,當地村民伴著悠揚婉轉的馬頭琴曲,一起搓麻花、炸油糕、寫春聯,在傳統技藝的傳承與體驗中,感受濃濃的年味。
當圓潤的糕團放入滾燙的油鍋中,瞬間發出“滋啦”聲響,伴隨著升騰的熱氣,一股香甜的氣息彌漫開來。大家圍在油鍋旁,適時將其翻面,直至兩面焦脆金黃。一位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這里一直都有逢年過節吃炸油糕的傳統習俗,寓意著來年“步步高”。
在距八犋牛村120多公里外,燈光璀璨、美食飄香的烏蘭察布“冬”之夜街區,也在用傳統文化迎接新年的到來。
作為當地重點打造的夜間文化區和旅游消費集散區,烏蘭察布“冬”之夜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相結合。橫貫整個街區的大小舞臺,上演著“敦煌鼓舞”“昭君出塞”等經典節目,展現著竹雕、抖空竹等多項傳統民俗。四周叫賣的挑擔小販、手持紙扇的風流才子、身著特色服飾的藝人等,讓游人沉浸式感受過年的儀式感。
街區內專門設置了“非遺”商品展區,栩栩如生的剪紙畫、惟妙惟肖的動物毛繡畫,吸引了大量游客。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布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劉俊花,一開始接受采訪時還有些放不開,但當講到自己的作品時便立刻打開了話匣子,“縫制布藝要經過描樣、選料、裁剪、縫制等多道工序。結合春節喜慶元素,我用傳統工藝縫制了大紅燈籠、吉祥鳥、‘年年有魚’等特色產品,希望未來能把產品推廣出去”。
烏蘭察布曾見證了草原絲路、萬里茶道的昔日盛況,也留下了豐富多樣的“非遺”和傳統習俗。臨近春節,行走在烏蘭察布,濃厚的年味撲面而來。年貨節上剪成“?!弊值臑趵丶艏?、四子王旗哈撒兒文化廣場上的祭火儀式、表達吉祥含義的傳統面塑體驗展……在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風俗中,感受節日魅力和文化傳承,這個年更有滋味!(經濟日報記者 楊嘯林 張 曉 吳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