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體驗“鐵路線路工”的一天
發布時間:2025-02-03 10:03:17
記者:陶林
編輯:喬萍
來源:掌上巴彥淖爾
“我們守護的這段鐵路,軌道幾何尺寸以毫米計量,要控制在容許偏差范圍之內,非常平穩。”孟憲豐是臨河運營維修段杭錦后旗綜合車間副主任,參加工作15年來,他與鐵軌晝夜相伴,讓更多的旅客平安回家過年。7:50,太陽還未升起,班組點名后,孟憲豐安排當天的工作。“作業項目有線橋設備巡檢、外部環境檢查……檢查過程要注意安全……”孟憲豐根據作業內容特別強調安全注意事項。8:00,記者乘坐線路檢修車,前往巡檢地點,K17+000至K25+000,共計8公里的檢查任務。路上,孟憲豐告訴記者,每天作業都要提前半小時到達現場。當天的點外作業時間有6個小時。上鐵路軌道作業前,現場防護員與駐站聯絡員用對講機確認無列車經過,隨后穿過網圍欄,爬上陡坡,上道檢查作業,腳下的鐵軌籠罩在薄薄的晨霧中。走在碎石子和軌枕上,記者踉踉蹌蹌,工人們負重前行卻如履平地。 “叮叮……叮叮……”孟憲豐拿著檢查錘彎腰敲擊螺栓,檢查軌道接口處連接零件,緊固松動的螺栓。孟憲豐負責的這段鐵路,每公里40對接頭,每個接頭夾板上有6個螺栓,每個螺栓敲2下,8公里的鐵軌全部檢查需要敲擊3840下。
?
楊利權正在檢查線路幾何尺寸,他俯身將臉貼在鐵軌上目測軌道高低,拿著道尺在鐵軌上測量。“道尺用來檢測兩股鋼軌的水平、軌距。”楊利權說,他們通常會先目測線路狀態,再用道尺檢查,記錄數據,判別是否有超限點,作為整個鐵路修軌道的依據。
“鋼軌的高低通過肉眼就能看出來嗎?”記者問。“對啊,這對技術的要求很高,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才能掌握。”楊利權介紹,列車經過時速90公里,對鋼軌和枕木的沖擊力很大,會造成線路幾何尺寸的變化、高低方向不良,影響旅客的舒適度。遇到這樣的情況,線路工人會用專業的工機具把鋼軌整修平順。1個小時行進2公里,一路下來,記者已記不清他們重復了多少次這樣的動作。凜冽的寒風中,記者的臉凍得通紅,手指僵硬,瑟瑟發抖,攝像機也有些遲鈍。“小丫頭,這還不是最冷的時候,走著走著就暖和了。”同行的工友笑著說。行進途中,現場防護員提示,中途有列車經過,線路工們需要停止作業,下道避車,站在道旁列隊迎車。兩條鐵軌無聲地連接著旅客熱切的思鄉之情,也承載著一代代線路工人的青春年華。檢查時間雖然短暫,孟憲豐等線路工人的工作并未結束,明天他們又將奔赴下一點位繼續作業。記者了解到,過年期間線路工人24小時值班。孟憲豐父母都在吉林,2021年春節過后,他已經4年沒回老家。一列列旅客列車安全平穩運行的背后,有無數個像孟憲豐一樣的“鐵路醫生”,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十年如一日與鐵軌晝夜相伴,守護著我們平安回家的路。
人閱讀
https://wan-htrm.bynesrmtzx.cn/
376,198
2